English

高校不应冷落《大学书法》课程

1998-08-05 来源:光明日报 蒋忠友 我有话说

《大学书法》是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课,是一门包括书法技法、书作欣赏、书法史、碑帖知识、书法批评史、书法家研究等方面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大学书法》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艺术美学及规范汉字实用的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中发挥作用。

在现今的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中,在关美学和艺术的教育,特别是中国书法的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冷落。

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在美国听到一个关于我国高校教育的意见:“你们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外语很好;XYZ很好,数学很好,业务很好;懂得美元英镑,经济头脑很好,会打经济算盘;不了解长城、黄河,对国家的地理知之甚少;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对国家的历史知之甚少;不知道《史记》、《四书》,不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从素质的角度分析,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缺乏了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因为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的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缺乏了这种知识会导致民族精神的缺陷和民族自尊心的失落,失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完全可以想到,一个大学生对国家的地理、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怎么能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为自己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发展负起责任呢?难怪杨院士会深刻地诘问:“这种人能不能为中国服务,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这就使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到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加强书法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离不开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熏陶。从祖国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产生的“土壤”和必由之路。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深厚的传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英杰,每一代的民族英杰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浓缩了中华民族古代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发明和业绩,可以在培育新一代中华英杰中发挥应有和独特的作用。

在《大学书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发明和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具的发明创造,总结和阐发中国古人的聪明与智慧,树立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可以在讲授书法家及书法碑帖中所记录的优秀的传统道德伦理文化时,进行中国传统美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在讲授与书法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优秀的绘画、雕塑、建筑、园艺等艺术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品位,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可以通过讲授书法所依托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歌赋、散文等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可以通过讲授书法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分析中国古人观察社会与自然的独特视角,启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通过书法信函讲授古代文明的交往礼仪,提高学生在待人接物中的素养,等等。总之,在《大学书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既能获得非常深刻的思维与智慧的启迪,又可以收到广泛的思想、道德、伦理、民俗等方面的教育效果,获得更为全面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